上篇回顾:T0、T1、T2各家表现。
接续上篇测评,T3 的结果反而令人惊讶:中銀香港储蓄卡、中行JCB,尤其是工行 Visa ,表现竟不如上篇两次转换的中信 Visa?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是谁决定了汇率?是银行?是卡组织?还是?本篇我们继续出发!
T3你们在赣深墨??
3.1 工行 Visa 环球旅行卡:支持港币入账,但汇率略差

所谓包含真实的十余个币种的工行 Visa 信用卡。实测 HKD入账,HKD 或是 CNY 还款。所以支付流程只涉及工行的 CNY/HKD 汇率,并且如果是还款用途,可以自动转换而不占用外汇便利化额度(当然大部分信用卡都是这样)。
不同于中信 Visa,在工行接受的十余种货币里,Visa 网络处理此卡时并不进行货币转换,而是会直接入账该币。Visa 这时只提供卡组织支付通道。
所以此卡消费记账时,到还款日之前,都可以看到工行的即时汇率是多少。这种看似理想的情况下,工行自行定价的CNY/HKD汇率相较平稳的银联出现了一个波动,无形的大手一顿干预,结果造成了实际汇率上的劣势(一点点啦)。至少在本次旅行中是这样。

3.2 中行 JCB:三币兑换路线导致汇率损耗加倍

JCB 是日本卡组织,在国内发行的卡片一般中行工行是日元入账。中行 JCB 卡消费 HKD,会先转换为 JPY,再入账 CNY。涉及三种货币,两次汇率转换。这就是经常被提到的「两次汇率转换」「高汇率磨损」,实际亦印证汇率更差的结果。笔者好奇得慌,来了哪能不试试,确实印证了汇率损耗显著的结论。
3.3 中行万事达港币钛金卡:港币入账,略优于工行

与工行 Visa 相似,但仅可支付 HKD。即时汇率稍优于工行,亦可如上同样操作。
荣誉 T3 ——特别出镜的香港本地选手
HSBC 滙豐储蓄账户

滙爹的汇率就不用说了,烂得一眼就是有水分吧!一般本地人也会避开他们的外汇服务。不过仍然因为 ATM 卡是银联卡,刷卡由银联处理,就不涉及银行的汇率。
中銀香港储蓄账户

中銀香港 App 购汇取现,汇率不算好,和大陆工行可以持平(工行:?)。
【how do you have 香港银行卡?】tip
随着中港两地形势变化,香港银行业也在两位龙头大哥——中銀香港和香港上海滙豐(多响亮的全名)的带领下重新思考跨境服务(👀)。两个储蓄卡的结构代表了两种极端:
🎯滙豐香港 ATM 卡:极简提款工具,只连接港币账户,不适合外币消费,亦不存在「刷错账户」的烦恼;
🔁中銀香港 BOC Card:账户联动的双币账户、双向联动、自动识别,极致灵活消费和提款。
虽然一般游客未必会接触到这类账户,未必能走到这些「极致路径」,但对支付工具爱好者来说,这类设计代表着一种「完美实现的可能性」——你的钱是哪个币种?在本港、大陆还是海外用?在意安全还是灵活?它们好像都能帮你解决。可以说是我们常见的支付系统中少见的美学。
汇率只是理论,现实呢?
【FX Controls】tip
对于外币记账的卡片,由于境内外币流动管制,我们很难完成直观想象中的「在汇率好的银行购汇,转账还款支付」。因为其中涉及:外币转账手续费、提现处理费,跨行手续费、(曾经更恶心的)钞汇转换费、硬币给钱也不处理…费(哈哈!)……等等这般。如果不是笔者单纯为了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一系列折腾产生的费用和时间,很可能早已大于汇率损耗了。
「天呐,你是说折腾了半天,这次所有交易里,全部测得汇率差距不到 1%吗?!」
是这样的。在部分大陆国际信用卡提供返现的情况下,一点点汇率的差距是很容易抹平的。所以直接使用自己有的卡,省点心,不一定就会亏多少。注意返现范围,是否需要报名等即可。
对大多数旅客来说,「可操作性」往往比「最优解」更有价值。
【Foreign Exchange】Final tip
至此,我们通常的外币消费,汇率和货币转换的负责者有:
1、银行(接受外币交易而后行内结算、购汇时即时厘定)
2、国际卡组织(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及快捷支付提供商(微信、支付宝、云闪付……)
以及,
3、两者混合。国际卡组织转为 USD,再由银行转为 CNY。
这是当使用市占率高企的 Visa 和万事达卡,非美元消费时的常见处理方式。很多人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必然的汇率磨损,而本次测试的实际情况是卡片的补贴返现,叠加银行的汇率定价,不是没有可能更便宜。这也提示我们需要实事求是,结果导向,避免人云亦云。
在境外消费的实际过程中,精打细算虽好,但也别让自己陷入疲惫,更别为此影响了旅行的心情哦。(说给自己)
好了拜拜。
小贴士一些
【Pinch Pennies】tip
旅行者如欲节流,可以在汇率好的时候,使用对应外币入账的信用卡提前购汇储备。中行和工行为主会发行这种卡。
区别于上文大多数支付方式和即时汇率绑定紧密甚至不透明,如工行 Visa 可以在卡片还款期内任意时间还款。尽管鼓励了拖延支付,但也提供了汇率择优的操作空间。
【Sop Up the Sauce】tip
工行 Visa 也可以接受外币纸币还款(硬币不行),可以作为处理剩余现金的一条途径。(所以用纸币做了还款……等于用了中銀香港取现更差的汇率,哈哈!不过工行还款外汇(HKD)和在香港存外匯(CNY)一样简单,哈哈!!)
再进一步,将卡片当作外币储蓄卡,存刷外币,可以计划开支,亦可小额透支。在旅行时调低额度,亦可避免盗刷。诸多限制之间仍有诸多可能性。除了是信用卡需要征信,这种卡片配合工行/中行现时的外币业务已是一件旅行利器。
【滙豐恆生HSBC Group ATM?銀通 Jetco ATM?】tip
属于在港生活小贴士了。香港有两个本地 ATM 提款网络:滙豐恆生和銀通。简单来说前者是 HSBC 系,后者是中资银行们。各自系统的卡片可以免费提款,而跨系统就会产生手续费,只适合应急。
如果你用广东话找 ATM,当地人可能会问:「滙豐定銀通?」(滙豐还是銀通?)而对于普通话一般游客,则主要看 ATM 是否支持本地框架之上的银联网络,并具体看发卡行与 ATM 所属行两边的费率了。
【为啥还取现呢微信支付宝不行么】tip
笔者本次未主动使用现金,是两三次光顾老茶楼等食肆,为了好吃不得不用😋。现金占消费笔数的约 15%,供参考。亦见商家按 1 HKD : 1 CNY 处理。香港在现金使用上的保守、保护,与电子支付等鱼龙混杂的共生现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