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作为当初的首发用户,HMD Skyline(以下简称 Skyline)作为代替诺基亚品牌的主力机已经满一年了,也是时候该盖棺定论了。本评测依旧基于Android 15(V2.390),以全局 144Hz 模式使用。

由于 Skyline 的表现在后半年阶段里有明显变化,为了给没读过过往评测的读者省点事,我先说结论和突出问题:

HMD Skyline 经过一年后的使用,笔者评分是 7.8 分。这个分值在笔者以前写过的手机产品中属于偏低的水平了。这个分值完全胜任一般使用,甚至已经高于完全换下诺基亚 X30 前的综合表现,但从笔者个人的需求和稳定性情况来看,这款产品在仅一年的情况下,综合表现是不及格的。

导致笔者判定不及格的突出问题包括:

  • 不到一年内(25 年 5 月)出现指纹硬件故障,且 iFixit 没有维修件和官方维修教程。
  • 不到一年内(25 年 5 月)出现锁屏「静止」不使用状态下不定期自动重启的软件故障,经过重置后已解决,但后来仍然出现了一次。
  • 户外充足日光或强光环境下,相机功能取景器界面亮度异常偏低,且只会在切出到其他应用/功能时屏幕才会恢复正常亮度或超级亮度(Ultra Brightness)。多数情况下已经影响到了取景拍照。
  • 相机的长焦模式在夜间拍摄中既是在 Android 15 版本下也依旧欠佳,且长焦的夜景模式在纯夜间环境中可用性糟糕。
  • 在户外晴朗光照环境下,屏幕达到自动最高亮度和超级亮度(Ultra Brightness)时,横屏使用手机进行影音娱乐期间亮度调节会经常性忽高忽低变化,严重影响横屏操作(基于游玩植物大战僵尸 2),且手动调节屏幕亮度无法触发超级亮度(Ultra Brightness),两种方向的横屏握持均存在该负面影响。
  • 使用流量数据(5G)且中度使用手机时,144Hz 的极限续航表现有些令人失望(在约合 80% 时出门后,约为 2 小时 15 分钟就滑落至 20% 自动启动节电模式)。
  • 在使用官方的保护壳情况下,新一轮夏天的热量上升速度和热量传递感可能会超乎预期(略等效于温度颇高的 Lumia 950 XL 放在裤兜时的情况)。

然后我们再继续,回归到正文娓娓道来总体使用情况。

 

使用磨损情况

目前没有什么明显的磨损变化,特别是在金属中框方面,但在摄像头的金属保护圈上略有一点点不太能肉眼可见的棱角细微磨损。

而且在今年的春季阶段 4 月份,笔者选择海淘购入了 HMD 官方推出的针对 Skyline 的手机壳,比起曾经使用副厂手机壳的体验,HMD 官方推出的手机壳不论在材质上、手感上都更加突出,比如说手机壳的内部进行了全植绒处理,手感非常细腻。外部则类似于偏软胶的手感,还在手机的几个外部物理功能键中做了触感特别优化,包括音量键、自定义功能键的回馈感也有明显加强,这些部分的壳体会比其他位置更容易掀开,且上手力度非常轻松,具有很清脆的回弹感。

不过由于自定义功能键的手感触发要比笔者曾经购入的副厂黑色壳轻很多,因此在佩戴后反而出现了横向握持时自定义键经常意外误触的情况。加上材质的原因,会担忧机身的散热问题。

如果说还有什么其他值得一提的,可能就是屏幕,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屏幕已经出现了可见的一般污渍,但似乎还没到涂层全掉落的严重程度,摄像头模组环绕的装饰玻璃也是如此。

这台设备在 5 月上旬期间,在已有三大导航键多任务切换按钮 bug 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两个新的故障——指纹识别故障和待机自重启。

目前第二次恢复出厂后,待机自重启已经顺利解决,但依旧不清楚成因。只是出现故障的迹象非常有趣——手机只会在你不使用的锁屏阶段的某一时刻里不定期自动重启,在你正常解锁亮屏使用(包括使用耳机息屏听音乐)的情况下一切都会显示正常。 

指纹故障和自重启故障的发生时间都在同一天的后半夜里,尤其是指纹故障当时是间歇性失灵,和笔者后来 Xperia 1 III 首次出现指纹间歇性不起作用的故障相似,最初可以通过重启解决,后来彻底失效,即虽然指纹功能依旧显示存在,但无法正常识别和使用指纹,并且有时会在锁屏界面中提示指纹功能不可用的信息。

不论是软件层面的自重启故障,还是硬件层面的指纹识别功能失效,在同一时间且都是在还未满一年内发生的此类故障都是笔者无法接受的。这也是笔者时隔数年,在经历过诺基亚 9 的相机不稳定故障、诺基亚 8.3 断 SIM 卡托和屏幕脱胶、诺基亚 X30 电池快充故障后,再次遭遇的明显影响到基本功能使用的故障。笔者遂联系当时购买的 HK 代购商家,然而该商家直接选择「装死」,朋友圈可预订新机型照发并已读不回。

相比之下,当时卖 X30 的商家就显得还算比较有诚意了,毕竟都是一年内质保期间出故障。鉴于这是个评测贴而不是曝光贴,就不在这里多提该商家的情况了,但这个 HK 代购商家的朋友圈和某平台上还是挺活跃的,稍微有点研究了解的话应该会不难找到。只不过目前阶段暂时没见到(包括官方在内)能提供 HMD Skyline 的指纹模块硬件维修的店家,因而这个问题最后该怎么解决,只能且听下回分解了。

另外,在第二次恢复出厂后,手机的锁屏/解锁出现了动画效果,这是第一次恢复出厂时没有遇见过的情况。

Android 15 更新后的一些明显改进

说来有点尴尬,当时笔者看到了外网报道了 HMD 优先给芬兰地区推送 Android 15 更新,但后来都没了下文,主要的两个外网自媒体 Nokiamob 和 NPU 都没有继续更新全球规模推送的情况。因此这个事情还是在笔者当时发布完半年评测后,在公众号后台里通过老读者告知才意外得知的(这里再次感谢)。

Android 15 虽然是个不小的更新,但相比第一代诺基亚 8 时期的大型 OTA,Google 从 Android 12 开始的后续大版本号更新更像是小打小闹,没有太多颠覆性的新功能。与 Android 13 和 14 不同,Android 15 的更新重点主要放在了系统效率上,就大概列举几条笔者感觉到的很明显的变化:

  • 系统的运行效率,特别是在应用内使用的元素/板块/功能加载上有明显提升,大概是 20-30% 的程度。
  • 音量条 UI 略有更改,变成了开槽样式,内部原先的音量条变成了填充槽的视觉效果。
  • 顶部快捷菜单栏里的 WiFi 现在可以直接点击分享按钮进行共享 WiFi 网络;快捷菜单栏的蓝牙功能现在变成了二级菜单,不具备自动配对功能的设备,手机内需要手动打开才能匹配已配对过的设备。
  • 电池详细信息面板扩展化,目前显示了电池序列号、电池部件情况(但是中文汉化把「原厂」翻译成了「原来的」)。
  • 系统层面的中文应用字体的显示字体格式有明显变化,在一些应用里的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的文字都有明显的字体格式改变和文字加粗处理。这个明显的视觉改进在看文字的体验更好了,但不是所有的中文语言的应用都如此调整。
  • HMD 的原生相机应用也随此 OTA 再更新,相机的变焦条 UI 目前有明显的变化,更加人性化了,这个我们等到后面的板块再具体说。
  • 通过 USB 线缆进行数据传输时,切换到文件传输模式时需要用户进行安全认证(指纹或 PIN 码解锁)才能进行数据传输。
  • 后台的管理模式现在新增了一个二级菜单,打开二级菜单后便是曾经针对应用的电池优化管理的选项设置,二级菜单默认开启。
  • 在独立的应用信息界面中,绝大部分应用里曾经的「打开」功能被替换成了「存储」和「取回」功能。用户现在可以将应用存储到云端以节省空间,并在需要时将应用取回使用。这个功能非常适合临时情况需要释放空间,但又不是非得卸载应用时使用。唯独需要特别注意,存储功能点击后是立即生效,且取回时需要外网网络才能成功取回。
  • 应用中如「显示应用在其他应用的上层」此类的高级设定,现在需要在应用界面的右上角中进行二次安全认证才能启用。

当然,这次更新也出了个新的 bug,而且还是火上浇油的程度。笔者在之前提到的三大导航键的多任务切换键目前无反应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常见,完全摸不着头脑出现不起作用时的触发条件和概率,但在更新的随后三天里已经出现了 7 次,严重到笔者在后来很快就被迫切换到手势导航键。

笔者后来在 3 月 1 号晚些时候分别联系了 HMD 在线客服,以及与在线客服沟通测试无果后邮件联系了 HMD 支持官方。最终答复有点让人无奈,笔者一开始以为通过邮件联系售后服务团队能够将软件 bug 反馈并提交修复,结果最终回执建议笔者的设备联系 CTDI 服务支持计划送修设备。

HMD 在线客服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清除所有已安装应用的缓存并软重启(音量+键和电源键同时长按)来尝试解决该问题。该方法有一定效果,频率确有下降但没完全好转,尝试后大概是 3 天 5 次的效果。不过后来笔者在有一天晚上通过 Play 商店更新 Android 系统组件后,频率又有降低,并且 UI 颜色也变成了默认有黑色底的 Bar,而不是曾经文章截图呈现的透明 Bar,尚不清楚是哪个更新改变了这个情况。但就目前的两次因不同原因的恢复出厂重置来看,此情况还是不能完全解决,且依旧不清楚成因。

相机、影像变化(基于首次 Android 15 推送版本 V2.270)

先说相机变焦条,目前的变焦条在 1x 到 3x 区间的 UI 有明显优化,用户可以非常精细地在这个倍率区间精确调整拍摄所需倍率。尽管取景器预览效果一般般,但拍摄后的成片效果不俗。但需要注意在目前的版本下(V2.390 似乎已修复),通过该区间(1x-3x 区间都有存在)时会存在成片位置明显偏离取景器位置的情况但不会每次都出现,大致是比如准备拍摄时物体对准了画面中央,实际的出片是偏向了画面的偏左侧三分之一位置左右。

再说变焦倍率成像,这次的变焦倍率条 UI 大调整是个非常突出的改进,但同时产生了取景器预览和成像的新问题,即 1x-2x、2x-3x、3x 及以上都出现了取景器预览和成像中各自色彩差异、曝光不一致的情况,特别是在拍摄室内环境的特定物体(或特写拍摄)中轻易可见。以前更多的是在不同镜头组切换时才会存在该情况(即 0.5x-1x、1x-3x、3x 及以上的三颗镜头各自调用)。

全新的变焦 UI

对于防抖表现,笔者想补充一个点,就是偶然发现在 1.8 倍拍摄时,主摄很容易出现不明抖动导致成片糊片的情况,之所以提及这个点是因为笔者一般用这个倍率范围(1x-2.5x)之间拍做好的饭菜,唯独有天中午拍了六张后才有个勉强一眼看去不抖能用的,这期间甚至还有一张在照片处理后变成了奇奇怪怪的黑红片。

在相机的功能 UI 编辑中,第二次恢复出厂后也发现了新的 bug——在功能面板自定义编辑时,如果拖动位置不当就有可能出现该功能直接消失不显示的情况,既不显示在编辑库里,也不显示在功能面板栏中,只能通过重置相机应用来解决。 不过笔者个人观点觉得这种问题无伤大雅,主要还是为了美观和便捷才会进行功能布局的调整而已了。而且在本次更新后,相机的最近对焦距离依旧存在,不论是 1x-2x 还是 2x-3x 阶段的变焦中均需要注意。

得益于全新硬件和规格较好的摄像头模组,还有 Capture Fusion 的软件技术,只要没怎么受到取景器效果有时「看着不咋地」的影响,目前 Skyline 的一般成像表现还是不错的,比上一代(X30 那批)要好一些,但是夜景模式 3.0 的逻辑仍然没变化,油画勾勒感依旧存在且明显,与 2.0 时的成像风格不同,只能说见仁见智。倒是后来笔者整理文件时,无意间注意到这一套夜景的风格有点像诺基亚 5.3 时期的夜景模式成像感。不过外网的相关粉丝和用户均有表示 Skyline 的影像表现并不如预期般的那样出彩(但笔者觉得只要不是涉及长焦夜景,真的还行)。本次的一周年评测也会依旧提供一些新的样张参考。

不过,笔者觉得 Skyline 的视频拍摄在后续的日常使用中表现更为出彩,如果没有什么特别情况或苛刻需要,4K30 这个规格其实已经够用了,即便手机支持 8K 录制,最应该优先考虑的也应该是这种规格下,原生视频录制的码率应当提高,但目前来看一般使用的话除去夜间环境可能有时有点「不好说」之外,Skyline 作为生活使用的录制已经完全足够了。只是这次的变焦条 UI 上视频录影没有和相机的 UI 同步改变,而且超广角到主摄(0.5x-1x、1x-2x)录制前没有了变焦功能,但在录制时可以通过功能按键进行自主变焦调整,说来也确实挺奇怪。

此外,笔者以前的评测里忽略提及两个点:一是闪光灯,Skyline 用了一颗较大尺寸的单 LED 闪光灯;二是至少从 Skyline 开始,相机应用就已经预装了动态影像(Motion)功能,原理基本上和以前诺基亚 Lumia 时期中后期阶段专业拍摄中(Lumia Cyan 开始)的动态影像完全一致,只是在 HMD 这多了个自诺基亚 2.3 起就有的可在动态影像中截出关键帧图片的额外功能,可变相理解为前两年索尼 A9 III 的预拍摄功能,但是动态影像有时候在短时间内连续快速拍摄单张照片时,只会记录更早时间断拍摄时的动态影像,不会每一张都保留一份各自的动态影像。

电池情况及充电、发热情况

首先说发热情况。可能由于内植绒设计,笔者感觉 HMD 的原厂壳在设计之初光顾着手感和品质了,好像没怎么考虑到机身散热和高温环境下的热量影响。虽然和笔者此前买的副厂黑色壳外观区别不大,但能更明显地感受到机身的上方区域热量有提升(大概在摄像头模组至 HMD logo 的那一片上),以及屏幕区域的热量有明显上升。今年入夏后,Skyline 的屏幕高温出现过不止一次,等效 Lumia 950XL 重度使用状态下放在裤兜里感觉随时要「爆炸」的情况,在长三角区域目前的六月下旬热度中,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 5 分钟左右热量就会快速上升的情况,一度超过高通 888 的「魅力」。不过总体说来,热度没有影响到手机正常使用,也没有肉眼可见的因高热量降频之类的问题。

在电池方面,只要不是全程使用 5G 数据流量,手机的续航目前依旧处于和此前一样十分稳定的续航表现,基本上还是一天 1.5 到 2 天一充的程度(取决于使用频率);使用 5G 数据流量有记载过的全局 144Hz 最短有效续航时间(指从 82% 拔下电源后,持续中度使用到 20% 自动开启节电模式)是 2 小时 15 分钟。在充电速度上,Skyline 电池的中段区间的速度提升更为明显,但在同样使用摩托罗拉 33W 充电器和当时 Xperia 1 III 随附的 30W 充电器时,索尼的充电器在亮屏使用时充电速度反而会更快。

目前经过笔者实测,使用原先安卓诺基亚的 18W 充电器(AD-18WC)无法在亮屏使用阶段期间对 Skyline 进行有效充电(会出现「倒充电」的掉电现象),此外 Skyline 可以为其他安卓设备提供有线供电功能(即可以为另一台低电量设备进行线缆供电,在诺基亚 8.3 中已进行过实测)。而且目前系统在电池健康度上依旧有显示不准确的情况,需要多次反复从低电量充电到接近满状态时才会趋于准确,现今电池平均健康度为 93%,最低下限健康度显示为 73%,充电循环次数为 520。

同为一年期的同等级产品对比(Skyline、X30、8.3)

这三款基本都是有过一年使用周期的产品,这里就做个简单的对比。

屏幕亮度:尽管 8.3 由于是 LCD 屏,本质上不太具备可比性,但同在约合五分之一亮度的情况下,X30 的亮度激发值最高,不开室内灯的情况下有略明显的刺眼感。Skyline 和 8.3 的亮度激发值主观上貌似差不太多,但得益于 LCD 屏,8.3 观感略舒服一点。

机身热量控制:在纯粹锁屏「冷待机」且都连接 WiFi 的情况下,X30 的机身冰凉感最明显,其次是 Skyline。X30 在冰凉感到正常温度的变化里较为明显;Skyline 在一般使用温度到温度偏高时会有明显感知;8.3 由于中框复合材质的缘故,多数情况下不太有金属冰凉的质感,且对比其他两个都是金属中框的产品,8.3 的清凉感更多的时候来自于玻璃后壳。

充电速度:全息屏不使用的充电情况下,Skyline 和 X30 的效率差不太多,都快于 8.3(即便 8.3 的电池寿命下降);但在亮屏充电下,X30 的速度较慢于其他两部,且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使用影响;Skyline 略慢于 8.3,但由于充电协议和电池策略优化上的不同,像 8.3 这种早期的产品亮屏充电速度会更快。

后台控制:可能是由于高通 695 芯片或内存带宽偏低的影响,X30 在这一块挂多个应用后台时,被后台管理杀掉的概率有点高了,反而在同样默认设置的逻辑下,Skyline 和 8.3 没什么太严格的后台控制(特别是对比同样 RAM 的 8.3 和 X30),且得益于更高的 RAM 容量,Skyline 对于后台控制管控更加宽松,即使机身热量偏高,在不是四五个甚至更多后台挂载的情况下,几乎不会有杀后台的情况(以植物大战僵尸 2 国际版主要大程序为参考)。

日常使用(效率与性能表现):按理来讲这三代产品是属于性能逐级提升的选手,但实际上日用时 X30 反而问题最为突出,卡顿、加载延迟、操作响应滞后、杀后台基本全碰上了。Skyline 目前可以排在前位,略好于 8.3,游戏性上由于笔者目前不打 MOBA 游戏了,所以给不到好的建议,但从最开始拿到时还在接触 LOL 手游的情况下,除非都要讲究画质,否则推荐设置的情况下,两者没什么明显区别。另外值得提一下 5G 频段覆盖,Skyline 的覆盖也不少,但稍微比 8.3 的定制 765G 少了几个频段。

扬声器质量:X30 外放综合体验比较垫底,属于在 X 系列这个档次上有点拉的程度了(甚至还不如第一代诺基亚 8)。8.3 和 Skyline 相比个人感觉 8.3 更好一点,Skyline 虽然是双扬声器,但更大程度上就是「双扬声器」的字面概念,尽管有 OZO 音频效果器加成,但感觉各扬声器之间没有在实际使用时有什么特别调整,即没有特别突出的高低场之类的搭配差异感。另外,X30 和 Skyline 的原生音量增益都有逐级调节时突增的情况,听感上会比 8.3 更明显。

(WLAN)网络信号抗衰减能力:由于 SoC 的各自差异,在同样近距离面对路由器时,尽管信号强度一致但三台设备的速率上限都不太一样。这里主要说的是离路由器较远距离时三者的表现。在较远距离下且都安装了 Internet Speed Meter Lite 这个应用进行速率监控的背景下,三台设备的传输稳定性都有波动。不严谨地讲,X30 综合表现略靠后,主要出现因加载视频内容期间出现的卡顿情况更为普遍,包括切换 YouTube 视频画质时出现的加载卡顿情况;而 Skyline 则非常吃远距离时设备与路由器之间所处的位置/角度,尤其是一些图片多媒体内容加载时会有明显延迟,甚至严重到图片无法加载出内容(也没有传输速度),只能切换到移动数据流量才能成功显示的情况;而 8.3 得益于三天线设计和复合材料中框,在物理层面上占了便宜,不论是图片视频还是视频质量切换,几乎没有明显的因 WLAN 信号衰减导致的卡顿延迟情况。

另外,笔者在春季有一天使用 YouTube 时,特别注意到该三台设备在看「邦尼帮你」Pixel 评测视频时,只有 X30 给到的视频质量上限是 1080P60,而其他设备给到的都是同样的最高上限 4K60 参数,暂不清楚导致的成因。

最后——说点什么

每年到一年或两年这种时候,笔者都会觉得按照上一次时间写的评测来看,手上的 Nokia 或 HMD 设备应该都没什么需要再扩写的东西了,因为以前的文章其实写得挺详细了。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确实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发现」甚至「新问题」。

HMD Skyline 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相较于诺基亚 8.3 的内部断卡槽、诺基亚 X30 的电池快充故障,HMD Skyline 这次在一年里把能明显影响到使用的软件和硬件故障都「来了一个遍」。所以最后的一年度评分中,Skyline 能「荣登」笔者低于 8 分以下的打分,换句话讲,超过一年后但凡出现上述的软件、硬件故障,这个分数也是不会低于 8 分以下的。即便一个产品拥有两年甚至三年的默认质保期,按照零部件的寿命损耗预期,也不应该在一年里就出现明显问题——而事实是不仅笔者的 Skyline 有这种情况,笔者在后续另一篇文章中将要探讨的蔡司家的 Batis 135 镜头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使用不到 2 个月镜头进灰返日本维修)。

所以,笔者的文章因为入手时间原因,评测本来一定会跨过 HMD 在今年夏季发布的新品时间,结果今年 HMD 哐哐打脸,这个期间该更新的 Skyline 2 和 Skyline GT 居然一个都没动静。而且笔者已经在考虑重新使用旧款诺基亚,或 Xperia 大法,或 Pixel Pro 家族产品作为主力机。对于 HMD,能否留住笔者的品牌忠诚度,就看据传的 HMD 奥利奥旗舰、或更高级别的产品到手后的表现了。

一言难尽……

本文同步首发于公众号、少数派、知乎。版式可能会略有不同。

> 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